延迟退休年龄争议的背后

鉴于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近日再度引发激烈争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负责人昨天出面表态,官方近期不会更改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

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制定于上世纪70年代,其主要内容包括: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达到规定工作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按照人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的实际退休年龄平均在53岁左右。

与发达国家普遍65岁退休的规定相比,中国职工的退休年龄明显偏低,且男女不平等。按说,合理调整退休年龄应该不难达成共识,但现实是,无论官方还是学者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的动议,都会招来激烈争议甚至一片骂声,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官方只好出面重申在退休年龄问题上“维持现状”,暂时平息公众情绪。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劳动力供给高峰开始回落,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近些年不时被学者和舆论提起。2008年,人社部官员表示,要在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三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但这一建议引起社会强烈反弹,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不久前,人社部官员再次放风,表示正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制度,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实行,结果再度引发公众尤其是网民的挞伐。一家网站所做的民调显示,70%以上的网民反对延迟退休年龄;另一网站的民调更有超过90%的网友不同意延迟退休。

由于性别、工种、劳动强度和收入的差异,不同人群对退休年龄有不同的看法十分正常。那些手中握有一定权力、工作相对清闲的官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教育、文化、医疗、国企等部门由财政供养的“正式工”),当然希望延迟退休年龄。一些官员甚至千方百计地修改年龄,以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

而一线工人和众多年轻人往往反对延迟退休年龄。一线工人大多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而且工作不稳定,早些退休不仅对身体有好处,对生活水平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则认为老人早些退休,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晋升机会。作为网络用户的主力,年轻人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意见可能是造成网络民调“一边倒”的原因之一。

但还有一个原因恐怕也同样重要,那就是备受诟病的退休金“双轨制”。中国城镇目前主要分为两套养老体系:一套是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养老制度。这两套制度下的退休金差别巨大。前者退休后大约能拿到相当于工资90%的退休金,后者最多能拿到以前工资的60%。同时,由于不同体系的工资原本就有不小的差距,造成虽然学历和职称相同,一名退休的公务员可能比一名企业或社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高出一倍甚至几倍。

这种严重不公的养老制度多年来一直是舆论抨击的靶子。因此,每当退休养老的话题出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养老不公,而不是延迟退休年龄本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致使养老问题不论官方如何表态,都会招来骂声。

在社会不公已很严重的背景下,官方如何去缩小不同体系养老金的差距,远比如何延迟退休年龄更令舆论关注。否则,养老仍将是个一点就炸的话题。

via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