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筑路史:1100公里铁路牺牲2100名铁道兵
05 Jul 2012铁道老兵参观铁道兵博物馆
成昆铁路建成42周年之际,各地铁道老兵回忆成昆铁路筑路史
1964年有30万人奋战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上,1966年施工人员一度达到35.97万余人
1968年禄丰县涨洪水,37团的一个连队被困孤岛,最后从重庆调来直升机,才将他们救出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贯通。42年后的7月1日,恰逢周末,乐山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迎来游客高峰。自6月28日开馆后,金口河区一些机关、学校和企业,纷纷前往博物馆开展党组织活动。30日,通往博物馆的省道306线因洪水中断,但大家仍通过山间备用道前往参观。
而许多外地人看到6月29日华西都市报对铁道兵博物馆开馆的报道后,也纷纷致电本报记者和博物馆负责人,关心博物馆规划建设情况、询问捐赠当年物品的途径。其中,来自彭州、都江堰等地的铁道老兵,还向记者讲述了“铁锹洋镐烂棉袄”的峥嵘岁月。
{最光荣}
学习雷锋当铁道兵建铁路
现年67岁的赵历洪老人,如今居住在彭州市。1964年,刚满18岁的他,从家乡重庆綦江入了伍。3个月的新兵训练后,赵历洪和入伍的同乡到了云南省禄丰县。“被分配到铁8师39团2营6连。”赵历洪说,去之前只知道是当铁道兵,但大家并不知道铁道兵是干什么的,到了禄丰才知道是要修铁路。
大家这才知道,铁道兵诞生于1948年,是陆军的一个工程技术兵种。“原本当兵,都是想上阵杀敌,但铁道兵只负责修路。”赵历洪说,但当时没有一个人气馁,因为在此前的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刚刚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上下正沉浸在学习雷锋的高潮中,只要能为祖国做贡献,任何一个职业都光荣。
赵历洪入伍不久,同样18岁的曾仕芽也从都江堰市聚源镇入伍了。在新津集训3个月后,被分配到夹江县参与成昆铁路建设,半年后又辗转乐山沙湾参与铁路隧道和桥梁建设。“劳动光荣,当铁道兵光荣。”曾仕芽说,入伍当铁道兵是一种潮流,仅在他所在的村,就有3个人同一批入伍当铁道兵。
据相关资料统计,1964年时有30万人奋战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上,1966年时施工人员一度达到35.97万余人。
{最艰苦}
铁兵三宝铁锹洋镐烂棉袄
赵历洪、曾仕芽赶上的是成昆铁路复工。早在1958年7月,成昆铁路就已开工,但不久后便停建,直到1964年8月复工。
在云南省禄丰县下车后,赵历洪跟部队步行3天抵达工地,“说起是工地,实际上只是完成了测绘,里面是一望无际的荒山沟”。因为交通闭塞,山沟里生产力极为落后,老乡们甚至不会使用人民币,买卖东西都是以物易物。
部队挺进后,第一件事是修公路,只有把公路建起来,建设铁路的物资才能运进去。半年后,公路修通,源源不断的物资运进来,铁道兵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为了有力气干活,战士们开荒种地,还喂了猪和鸡鸭。而他当年吃饭的碗,至今还完整保留着,这次准备捐给博物馆。
战士们吃饱了,就拿力气去拼。当时生产力落后,缺少大型机械设备,筑路主要靠人力。比如打隧道,用炸药将岩石炸松后,一人在前面用钢钎顶住岩石,一人在后面轮二锤锤钢钎,而凿下来的泥石又用手推车推出来。而在修桥挖基坑时,先打进去几根木桩,使土质稍微疏松后,战士们再一锄一铲往下挖。
曾仕芽至今记得,当时铁道兵中流传的顺口溜:“铁道兵有三宝,铁锹、洋镐、烂棉袄”。但就是依靠“三宝”,成昆铁路完成土石方量9687万立方米,挡土墙和路基加固工程163.4万立方米。
{最危险}
爆破隧道5战友没出得来
实际上,成昆线在建设中还是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并在牵引动力、通信信号、线路上部建筑、桥隧土石方各项工程快速施工等4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有18项新技术、新工艺达到或超过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在赵历洪看来,修隧道时的爆破,也属于新技术之一,但其充满了危险性。赵历洪记得,当时在修建一条隧道时,一名副排长带着几个战士进去搞爆破。但在起爆时发生了意外,应该后爆的炮眼先爆了,副排长等5人撤退不及,都牺牲了。只有一名贵州籍小战士,因在10多米外摘灯泡,幸免于难但被炸瞎左眼。
除爆破本身外,被炸松的隧道里也充满了危险。乐山金口河铁道老兵王禄亮还记得,在修建成昆铁路禄丰县永廊隧道时,他和战友董仕刚正在隧道里施工,隧道顶部突然塌方,砸到董仕刚,“塌方的石头砸破了他的头,鲜血流满了我的衣服。”
在复杂的地貌中“逢山凿路,遇水搭桥”,会时常遇到自然灾害。赵历洪记得,1968年禄丰县涨洪水,淹没了他们的营地,战士们紧急撤离,在经过一个漫水桥时,有些战友们没能冲过去,当地民兵来救援,结果也被洪水冲走。而37团的一个连队,被困在一个只有17平方米的孤岛上,最后从重庆调来直升机,才将他们一个个救出。
修筑成昆铁路期间,赵历洪所在的39团牺牲了70多人。据资料记载,全长近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上,共牺牲了2100余名建设者。而他们的牺牲竖起了一座丰碑——成昆铁路突破“筑路禁区”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获得了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别奖。自1970年7月1日全程贯通以来,一直是中国铁路主要干线之一,为西南地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记者 丁伟)来源:华西都市报